有很多人好奇為什么高壓電線都是三根線呢?其實,在中國,電力系統高壓交流輸電往往使用的是三相三線制,因此高壓線是三根線,反之,若高壓直流輸電采用的是二相電,則就會使兩根線。
高壓線的三根線分別是從變壓器出來的三相電,它們之間的相位之差是一百二十度,能便于將三相電機轉動,還會分為三路來提供照明。當然了,照明電路是需要接通零線的,當零線在降壓的情況下時可以由星形接法得到:三相高壓電接入三相變壓器繞組的頭,三條尾連在一起形成零線。三相交流母線的顏色突發如下表:
我國現在的10千伏、 110千伏、500千伏等高壓輸電線路全部是無零線的,因為它們的電壓等級都是不能直接被設備所接受的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用電最多的是三相四線制,也就是三根火線再加上一根零線。其中,零線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。
第一、中性線與火線一起接成了相電壓。
第二、充當某些運行設備的中性點工作接地。
第三、與設備外殼相接充當保護。而這些在高于10千伏的電壓等級中是不必的,不低于110千伏的輸電線路上方就會有兩條架空零線,它的作用是避雷,因此我們常常看見的高壓進線是沒有零線的。
110千伏通常會有一套保護,然而高于220kV的就會需要2套不同的原理、并且來自不同廠家的保護,通常情況下,目前光纖縱差和高頻保護是運用較為廣泛的。在發生一相接地的情況下就會發生跳閘,由于線路會有重合閘,所以當被判定為永久性故障以后就不會進行重合。
在大、小電流接地系統的這兩個問題上,前者是指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,舉個例子,比如我們日常用電的3相4線制就屬于這種。后者包括:中性點不接地系統、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等,當它發生故障時,接地電流會相對的比較小。